“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n”,其本意为组织、确立。这一词汇最早在古罗马帝国时期使用,用以表示皇帝的“诏令”或“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在欧洲封建时代,“宪法”则用来表示在日常立法中对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的确认,含有组织法的意味。
在英国中世纪时期,随着代议制度的建立,人们开始将规定这一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即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这一概念随后普及于欧美各国。
在中国古代,“宪”字与“法”同义,但在现代汉语中,“宪法”一词的含义已经演变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因此,宪法之所以被称为“宪法”,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相关文章
16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建设一批人工智能智慧课程,鼓励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开展功能升级,推进招生入学、学历学位认证等教育公共服务“一网通办”。意见要求,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各
英国《卫报》4月12日文章,原题:校园戏剧衰落,英国开展后台工作培训 校园戏剧科目的衰落已对英国现场娱乐产业产生严重连锁反应,直接的冲击体现在剧院技术与工艺部门的人才短缺上。尽管英国政府将创意产业列为八大“经济增长驱动领域”之一,但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60%的剧院面临日益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英
日前,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北京、武汉、上海和广州四个城市举办“2025(第三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除英、美、澳等传统留学目的国之外,本届展会还吸引了来自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波兰、越南等新兴留学目的地国家院校加入,其中越南和厄瓜多尔的院校首次参展。羊城晚报记者了解
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冲击下,美国民众通过囤积耐储物品抵御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加拿大、丹麦等国家的消费者则用抵制美国产品的方式表达对该政策的强烈不满。“(美国)总统非但没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华盛顿成为了‘国际弃儿’……经济衰退的阴影正逐步逼近美国。”英国《卫报》这样写道。美
A股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冲刺期,仍有个别公司没有确定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开展年报审计工作。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A股已有超过1100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换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这一数据刷新了历史纪录。与之对比,2020年至2023年,年报审计机构的更换家数基本维持在400家至500家之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