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青岛一高校为学生开设“体育超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42:00    

中国体育报记者 顾宁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体育教育愈发受重视的当下,青岛城市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以“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为突破口,构建起独具特色且成效显著的体育教学体系,为学生带来全新体育学习体验的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俱乐部制让体育课“活”起来

“如今,我们学院学生的体育参与度高达97%,体测水平也在稳步提升。”青岛城市学院校长助理、体育教学部部长寇燎原介绍学校的体育情况时满是自豪,“除了日常赛事活动,最近我们还举办了首届校园马拉松赛,报名非常踊跃,大家都想在赛场上一展风采。”

走进青岛城市学院,宽敞开阔的室外田径场、篮球场,设施完备的健身馆等体育设施与教学楼、宿舍楼交相辉映。校园里处处可见学生们矫健的身姿,热情洋溢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这样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得益于青岛城市学院大力推广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与传统体育课程不同,这里的体育教学以俱乐部形式开展,涵盖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瑜伽、武术、游泳等众多项目,充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兴趣需求。

学院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陈佳乐说:“以前上体育课内容固定,很难提起兴趣。现在有这么多俱乐部可以选,我能学喜欢的运动,动力十足。”这学期她选择了橄榄球俱乐部,每周都期待着俱乐部的课程和活动。

寇燎原表示,学校推行“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旨在打破传统体育课程的局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兴趣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模式。“我们根据学生体育基础和兴趣爱好分层教学,每个俱乐部都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技能扎实,还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体育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分基础教学、技能提升和竞赛实践三个阶段。以篮球俱乐部为例,基础教学阶段教基本规则、传球接球等技能;技能提升阶段按技术水平分组进行战术训练;竞赛实践阶段鼓励学生参加校际比赛,锻炼实战和团队协作能力。

如今,“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实施逐渐深入,成效明显,青岛城市学院的学生体育参与度大幅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据学校体育教学部统计数据显示,该制度实施以来,学生体育课程出勤率和体质测试达标率均明显提高,且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屡获佳绩。

“体育超市”满足个性化需求

“我特别享受和朋友在绿茵场上奔跑出汗的感觉,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专注。”学院飞盘俱乐部学生刘正堂说。

“第一次学攀岩的时候,看到那么高的墙很胆怯,登顶后才发现自己也能够做到!自信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男同学能做到的,女同学也可以!”学院攀岩俱乐部学生孙一晴说。

从传统的足球、篮球、排球,到新兴的皮划艇、飞盘、攀岩等,青岛城市学院的体育俱乐部种类丰富,目前已设立了23个特色体育俱乐部,开设了30多种高质量体育课程,形成了学校特有的“体育超市”,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俱乐部的设置上,学院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皮划艇俱乐部是学校较新成立的俱乐部,由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狄博远提议、经学校调研论证后设立。狄博远说:“我在游泳俱乐部练习时,了解到教练对桨板冲浪和皮划艇很有研究,就建议学校成立皮划艇俱乐部。在湖上划艇不仅锻炼身体,还让人心旷神怡。”

“每个体育俱乐部的设立,都要经过严谨的调研论证。只要学生有想法,学校就会尽力保障。”青岛城市学院体育教学部副部长崔耀振说。也正是这样的项目和课程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体育课的热情。

为保障“体育教学俱乐部制”顺利实施,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场地设施配备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一方面引进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打造“齐、强、专”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大体育场地设施投入,新建和改造多个运动场馆,并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在管理方面,“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实行“三自主”选课体系,即自主选课程、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实现课程自由定制。

不仅如此,在公共体育课程之外,各俱乐部还积极组织课余活动,如羽毛球俱乐部的会员交流赛和技术分享会、瑜伽俱乐部的户外瑜伽活动、武术俱乐部的社区表演推广等,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认同感。在周四下午的室内攀岩馆,非上课时间仍有不少学生在练习。攀岩俱乐部学生李泽睿和王龙表示,原本是因为其他体育课难抢而选择了攀岩,没想到一学期后产生了兴趣并加入了俱乐部。如今,他们不仅是攀岩爱好者,还考取了攀岩社会初级指导员证,并计划考取中级证和裁判员证。“练习攀岩让我们做事更有勇气,面对挑战不再犹豫。”两人说。

助力学生职业发展与成长

不仅是李泽睿和王龙,学院里的不少同学都通过体育俱乐部平台收获荣誉,在各级赛事中崭露头角。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比赛志愿服务、裁判等活动,近两年近两百名学生获得体育职(执)业资格。“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为青岛城市学院师生搭建了认识、参与、热爱、享受体育的开放性平台,更让不少学生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台球俱乐部,仅23人的队伍“编制完整”。俱乐部采用队长负责制,老师负责工作安排,队员自行负责组织架构、面试招人、活动拓展等。金融学院学生阎姝同说:“我现在主要做裁判员,俱乐部里大家各司其职,都在从事台球相关工作。”外国语学院学生、代理队长刘锦涛告诉记者,在俱乐部里,教练鼓励大家“一专多能”,希望让学生参与俱乐部管理,积累社会经验,为就业做准备。“上任队长毕业后从事俱乐部助教、维修等,获得了额外职业技能和收入。”

台球俱乐部的故事不是个例,青岛城市学院的特色俱乐部体育课,在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学生通过参与体育俱乐部,明确了未来职业方向。

毕业生高成磊就是因为参加学院自行车俱乐部而成为户外行业创业者的。他说:“俱乐部组织的环青海湖骑行让我重新认识了户外并产生了创业想法。毕业前我在学校组织小团队活动,获得政府扶持,如今公司已平稳运行。学校浓厚的体育氛围对我鼓舞很大,让我有机会开阔眼界、尝试新事物。”外国语学院学生任怡菲也是通过参与学院拉拉操俱乐部,考取了拉拉操教练员和裁判员证书,未来希望从事相关工作。她表示:“体育俱乐部让我找到了兴趣所在,更明确了职业规划。”

青岛城市学院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以创新育人理念、丰富实践内容和深远教育影响,真正实现了“以体育人”的教育目标,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来源:中国体育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