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金牌班组高奏“攻坚决胜进行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5:41:00    

4月7日,清明节后第一个上班日,川中油气矿2024年金牌班组---射洪作业区金浅5H中心站(以下简称“中心站”)忙碌的景象,如同巴蜀大地急速回升的气温一样,热火朝天。

连日来,在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的号角下,一线班组员工的“小宇宙”被成功激发。他们撸起袖子、迈开步子,书写着一曲春天的奋进曲。

一本连写30年的“安心日记”

天刚蒙蒙亮,中心站站长朱军琳便带领员工驾车1个多小时,行驶60多公里,来到南充市西充县仁和镇无人值守场站---金浅518单井。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和本写下了“安心日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朱军琳来说,这是30年来很普通的一天。

朱军琳所在班组现有员工32人,其中女职工5人。他们管理着3个有人值守场站,21个生产平台,48口生产井站。在站长朱军琳的带领下,班组通过“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互帮互学”等方式,培养了“精一、懂二、会三”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每个集气站、每口单井的设备存在什么问题?日产量是多少?我们不能轻易出现任何闪失。”行走在每一个井站,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站长朱军琳和身边的同事边走边记录生产情况,笔者翻开“安心日记”,发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集气站、单井、生产平台的大小事务,甚至还有中心站员工的吃住行问题。30年的坚持,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磨练,而朱军琳却说:“在井站,我感到很安心。”

一句简短有力的话语,却道出了这个班组每一名成员的担当与坚守。

主动报名上“前线”的“夫妻档”

“明天就要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了,奉献能源就如同参军一样,都是报效祖国,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我们一定要打赢投产运行攻坚战。”3月13日清晨6时,川中油气矿射洪作业区员工何建泓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道出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投产工作,3月14日,何建泓和在遂宁作业区工作的爱人刘佩颖主动报名,积极投身于盐亭天然气处理厂建设主战场。

盐亭天然气处理厂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2025年上产500亿立方米的“十大压舱石示范工程”之一,该厂设计产量600万立方米/天,供气来源于川中油气矿射洪作业区、仪陇作业区等井站。

“作为中控操作人员,我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把盐亭天然气处理厂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到达生产厂区后,何建泓夫妻俩迅速融入了当地的工作环境中。

“如何配合技术部门解决盐亭207脱水脱烃装置,同时满足双向输气的工艺改造?”带着这个问题,何建泓参与了设备的调试、点位配置修改、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等各项工作。一有不懂的地方,他便向同事们发起电话和微信“炮轰”,即使对方在外地休假,他也会厚着脸皮请教。

其实,在中心站的员工眼中,最“辛苦”的不是工作,而是家庭。他们有的是双职工,孩子大多数还在学龄阶段,一到周末和寒暑假,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孩子往往无人照看。

“孩子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你们陪我玩。’”谈到孩子,这对冲锋在前、从不喊苦喊累的“夫妻档”眼中流露出一丝愧疚,但是他们说,“一切只是暂时的,打完这场攻坚战,再好好陪陪家人。”

退伍军人的“色彩转换”

他不善言辞,骨子里透露着一股执着的劲头;他工作认真,浑身上下有一种军人敢打硬仗的精气神。

2023年,从部队退伍的陈森国,褪去一身绿色的军装,被安排到中心站当上了一名采气工人。同时,作为一名有着1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干工作,要经得起检验。”

他的身影经常穿梭于每个井站,个人微信记录的步数总是朋友圈排名第一。很快,他就从一名采气工人“小白”变成了“技术大拿”。

冬季是事故多发易发期。一天,陈森国巡至金浅5H东集气站巡检时,发现乙二醇加注泵在“闹情绪”。他赶紧从随身携带的“百宝箱”里翻出工具,一番“诊断”后,确定“病因”,紧急“救治”,乙二醇加注泵得到“安抚”,迅速解决了问题。

吃苦耐劳、上进好学,有一股军人不服输的韧劲。工作仅一年多,他就被评为了川中油气矿2024年先进工作者。

去年5月10日,他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了,夫妻俩却要长期忍受两地分居的“煎熬”。

为了保障充分发挥金浅5H井区产能,井区部分单井平台实施井下节流器投放作业,现场涉及风险作业也随之增加,陈森国作为“精英属地”的一员,便主动请缨,担负起属地监督责任,这一守,就是连续一个月,在南充工作的新婚妻子对此意见很大。

为了打消新婚妻子的“顾虑”,陈森国去年带着妻子来到工作的地方,车窗外的风景从繁华的都市,变成乡村的点点翠绿,那里没有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没有惬意休闲的娱乐方式,站在金浅5H东集气站外的她,第一次见到了陈森国口中的“钢铁丛林”,看见了一群“红工衣”工作的场景。她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电话里的声音总是在欣喜中透露着疲惫,为什么接通的电话总是突然挂断。

从“橄榄绿”到“朱砂红”,变的是服装的颜色,不变的是陈森国那一颗爱岗敬业的赤诚之心。

“全力以赴,向着决胜时刻出击!”这是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的铿锵之声,也是中心站每一个员工在春天里践行的誓言。

即将退休的女员工罗小婷说:“现在要认真上好每一个夜班,说不定以后想上夜班也没有机会了。”班组老员工贾雪峰因父亲病故,回家料理完父亲后事,他火速赶回岗位,“攻坚号令响起,我们唯有全力拼搏才能完成目标。”

在川中油气矿,这样平凡的故事还有很多。然而,正是这些凡人微光,终能汇聚成璀璨的星河,照亮高质量上产500亿的漫漫征途。

(四川工人日报 陈中楷 黄译婵 刘芮嘉)

来源:中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