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数字前沿 | 数字文化馆资源和技术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实施、央博数字文化馆揭牌、“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亮相北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7:12:00    

来源:【中国数字文化集团】

GPT-4 Turbo 版

INTRODUCTION

导语

4月1日起,《数字文化馆资源和技术基本要求》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全国数字文化馆建设划定技术规范与服务框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标准化、共享化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各地加速推进文化数字化实践。从国家级文化平台的统筹布局,到地方特色数字文化项目的创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正深度融合,共同绘就一幅创新发展的崭新画卷。

成都“央博数字文化馆”通过VR、AR等技术,让观众“触摸”文物细节、穿越古代街市,非遗技艺也在AI互动中焕发新活力;北京“如是莫高”展览以高精度数字技术复制敦煌洞窟,首次实现“在敦煌之外呈现最完整的敦煌”,千年壁画通过动态光影与交互设计重现丝路盛景;沈阳BOE数字艺术中心则依托显示技术与AI互动,将辽宁文脉从红山文化延伸至现代工业,以“屏之物联”串联起虚实交融的文化叙事;连云港“天书奇境”项目,以激光扫描与大空间定位技术,还原东夷先民的耕作、祭祀场景,让岩画图腾在虚拟空间中“活”起来。文化数字化绝非简单技术堆砌,而是依托标准化框架,借助前沿创新应用,实现文化遗产的创新性活化传承、大众参与的多维度延伸,以及地域文化价值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重构。

PART 01

《数字文化馆资源和技术

基本要求》国家标准

自4月1日起实施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数字文化馆资源和技术基本要求》国家标准(GB/T 45148—2024)自4月1日起实施。

《数字文化馆资源和技术基本要求》规定了数字文化馆建设与服务中数字资源、技术平台、数据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便于各地在建设数字文化馆的过程中进行参照,统一建设标准,进而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结合各地数字文化馆平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在标准中明确了数据字段,为数字文化馆建设提供线上线下数字服务的基本框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健全和规范各地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促进文化馆数字化转型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PART 02

“央博数字文化馆”

在成都揭牌

近日,“央博数字文化馆”在成都正式揭牌,为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化和传播提供了新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沉浸式感知中华文明魅力的“云端窗口”。

央博数字文化馆以“博古今·见未来”为主题,馆内展区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展馆设有实物展陈区、数字体验区、非遗互动区、直播带货区,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能够“触摸”历史,用户可通过手机、VR设备等终端“零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细节与神韵,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虚拟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屏幕近距离观看文物细节,甚至还能“穿越”至古代街市,感受千年前的市井烟火。在非遗体验区,AI互动系统可模拟传统工艺制作流程,让大众以全新的方式了解非遗技艺。

来源:央视网

PART 03

“如是莫高”

敦煌艺术大展亮相北京

3月28日,“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启幕。此次展览以“复制洞窟+文物+壁画彩塑+文化体验”为架构,全景展现敦煌艺术的千年积淀与丝路文明的开放包容。

展览历时三年精心研究、策划与筹备,依托高精度数字技术与匠心手作,将跨越十个朝代的9座莫高窟艺术精华,近300幅/件临摹壁画、雕塑及文物真迹,凝练于逾3000平米展厅中。展览刷新敦煌艺术主题展览史的多个纪录:展线最长、展期最久、展示复制洞窟数量最多、展品最丰富、专题内容最全,首次实现了“在敦煌之外呈现最完整的敦煌”。展览的核心亮点之一是以尖端技术复制的九座洞窟,涵盖从北魏至元代跨越十个朝代的经典之作,既有展现多元文明交融的丝路盛景,亦有佛教中国化的艺术巅峰,还有藏经洞出土精美文物数字化回归成果。

来源:京报网

PART 04

东北首个沉浸式

数字艺术体验空间开馆

东北首个全场景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空间——BOE(京东方)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在沈阳开馆。除醉·辽宁室内项目外,还开设醉梦亭户外平行视觉裸眼3D沉浸式舞台,自开馆来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探秘。依托领先显示技术及AI互动、体感互动、面部识别等场景解决方案,醉・辽宁数字艺术中心全方位沉浸展示“辽宁文化+辽宁名品+数字科技+文体旅融合研学”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辽宁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产业实力,更以“屏之物联”战略为支点,为东北文化振兴注入科技动能,打造“数字文旅+”生态的标杆范本。

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以“醉眼、醉心、醉味”为核心主题,深度融合显示科技与文化场景,创新应用类纸护眼画屏、OLED透明触控屏、柔性LED曲面巨幕、极窄拼缝液晶显示拼接屏等前沿技术,结合纹样AI生成、动态捕捉等互动系统,打破时空界限,让观众在虚实交融中感受辽宁文明的千年脉络。首展“醉·辽宁——辽宁名品沉浸式数字艺术展”通过“绵长文脉”“多彩辽宁”“数智未来”三大篇章、十一大展区,以数字叙事重构文化体验,带领观众从红山文化、辽瓷瑰宝,走向大国重器的科技荣光。

来源:中国日报网

PART 05

首个东夷主题VR

亮相连云港

3月29日,全国首个以东夷文化为主题的VR大空间项目“天书奇境”,在江苏连云港桃花涧东方天书景区发布。该项目通过前沿数字技术还原上古东夷文明场景,是又一例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的落地样本。

“天书奇境”项目依托高精度三维建模、LIDAR激光扫描、AI交互等核心技术,对东夷文化遗址进行全方位数字采集与场景重建。通过Unity及Unreal Engine实时渲染引擎优化大场景模型,结合大空间定位追踪系统,支持用户数百平方米自由行走,突破传统VR设备的空间限制。项目精准还原了岩画纹理、图腾符号及先民生活细节,生动呈现耕作、狩猎、祭祀等场景,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东夷文明的精神崇拜与智慧传承。此项目不仅通过动态捕捉技术实现真实肢体动作反馈,还以多层次细节(LOD)技术确保画面流畅,打造“零延迟”的沉浸体验。这一创新形式,让古老文化以直观、生动的方式焕发新生,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来源:千龙网

供稿、编辑|CDCRI

数字前沿 | 智库沙龙第四期:当非遗遇见未来:聚焦非遗数字化、跨界创新与科技突围

数字前沿 | 智库沙龙第三期: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文化出海

数字前沿 | 智库沙龙第二期:首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十五五”前景展望(独家)

数字前沿 | 智库沙龙第一期:数字化浪潮下的文旅产业——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

订阅关注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