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赏花经济”焕新,跨界融合让人们为“体验”买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0:5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婧宜

春和景明,百花竞放,“赏花经济”再次成为文旅消费的热点。

在线旅游平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赏花”相关搜索量较2024年同期激增220%。社交媒体上,“随手拍春天”“赏花攻略”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单小红书“赏花”话题浏览量已突破3.6亿。

这场春日盛宴为何能掀起热潮?从升级的消费需求到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再到地方经济赋能,“赏花经济”正上演更多可能。

从卖“颜值”到卖“体验”

赏花经济曾深陷同质化泥淖。单一的花卉、雷同的布景,“千城一面、万花同色”不仅让地方缺乏核心竞争力,游客也难逃走马观花、审美疲劳的窘境。

今年以来,通过“赏花+美食”“赏花+科技”“赏花+非遗”等新玩法,创造出不少春日消费新场景。

4月,杭州建德市大同镇溪口村千亩油菜花如金波铺陈。与往年不同,今年来溪口村的游客不仅能徜徉金色花海,还能逛春日市集、品花香咖啡,甚至在花田凉亭中涮着农家火锅赏春色。

大同稻香小镇-幸福营地主理人毛艳青是“花田火锅”的发起人。她透露,这一创意源于为游客增添沉浸式体验的目的,没想到效果超出预期。“相比单纯看花,游客还是更愿意为体验买单。”毛艳青感慨。据统计清明假期期间,到大同镇游玩的客流超3万人次,“花田咖啡”、春日市集等新消费场景也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客流量,营收一下上去了。

游客在溪口村凉亭中品尝“花田火锅”。受访者供图

同样热闹的还有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山里王村。梯田油菜花海中,海底捞户外火锅店成为赏花新亮点。“我们是在网络上关注到山里王村梯田油菜花,发现这里风景优美、人流量大,便主动联系村里洽谈合作。”海底捞银隆店店长李潇介绍,自3月24日试营业以来,这里的客流便持续高涨,有时还会出现等位情况。

除了美食,科技与文化等元素的融入也让赏花体验更加多样。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在“赏花踏青”相关搜索中,“美食”“低空飞行”“非遗”的关联搜索热度居高不下。其中,3月,“低空赏花”“低空飞行”搜索量同比增长645%。

宁波的陈女士就体验了一场别样的赏花之旅。不久前,她带着孩子坐上直升机,从绍兴市新昌县下岩贝村出发飞至金山村,一路上从空中俯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油菜花、樱花与丹霞地貌交相辉映。“像红毯铺满山脊,太美了!”

这是绍兴市新昌县今年新推出的低空赏花专线。新昌县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何佳妮告诉记者,新昌地处山区,曾经在地面赏花易受视角限制,低空赏花弥补了这一缺陷。“清明假期3天,我们的低空赏花专线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飞行200余架次,日均载客量约2000人。”

类似场景比比皆是。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千亩梨花海中,游客能体验无人机航拍“花海数字明信片”、参与宋代点茶非遗工坊;宁波奉化举办“桃花马”,1.5万名跑者在漫山桃花中感受春日浪漫;金华武义的花田美地将夜游与赏花相结合,打造出如梦如幻的夜樱盛景……

从卖“颜值”到卖“体验”,从单一赏花到多元融合,“赏花经济”的想象空间正被无限打开。

“赏花经济”以何动人心?

“赏花经济”的蓬勃之势,既源于市场的创新探索,也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营商环境首席专家、开放部主任,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冯锐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是大众消费刚需释放与产业融合的无限潜力。

“‘赏花经济’本质上是‘场景经济’,魅力在于极强的大众性和周边延展性。”冯锐分析,赏花踏青自古是春季传统,透露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自然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提升,这种身心双重刚需的大众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随之而来的是“赏花经济”低门槛、高融合的特点——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同时,又能与餐饮住宿、户外运动、休闲露营、文创设计等多个领域融合实现共赢。比如,“赏花+露营”为户外装备厂家带来商机,“赏花+骑行” 助力专业运动设备畅销,“赏花+食宿”为乡村旅游注入活力。

3月,主要生产防风防水冲锋衣等户外服装和背包、帐篷、炉具等各类户外用品装备的浙江亿斯佳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波生产高峰期。“公司3月份销售量比整个2月增长了20%。”该企业品牌运营主管陶凯杰在接受采访时说。

为抓住机遇,各地纷纷瞄准花期旅游旺季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赏花经济”添一把火。

国家层面,文化和旅游部精选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胜景。在浙江,杭州市文广旅游局推出“花朝杭州”优惠月活动,上线了春季赏花地图串联太子湾等热门赏花地,游客可一键跳转即时获取旅游咨询;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各线上平台启动全方位的“花事美学”宣推,构建全域线上沉浸式赏花场景及攻略……

当创新玩法接连涌现,政策支持持续加码,盘活“赏花经济”正成为推动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地方文化让“赏花经济”走得更远

“赏花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花期短暂的天然瓶颈。如何突破季节限制,实现“昙花一现”向“四季常开”的转变,是各地迫切思考的课题。

当前,有不少地方已探索出富有成效的破局之道。在河南洛阳,当地将牡丹与地方文化结合,借助牡丹文化节,提供沉浸赏花、汉服旅拍、主题民宿、沉浸演艺等旅游体验,将单一赏花活动升级为文化盛宴;杭州则让游客在满陇桂雨的芬芳中,品龙井,听南宋故事,感受江南文人的闲情雅致。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跳出了就花论花的局限,通过文化嫁接,把花当成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冯锐认为,地方味、文化味正是破解花期限制的关键密码。以新昌为例,当地结合调腔戏曲和天姥山文化,打造“新昌有戏”“天姥茶香”等文化主题打卡点,让游客在赏花之余,还能品茗听戏,感受诗路文化。

新昌文化主题打卡点吸引游客打卡体验。受访者供图

在广袤乡村,基于自然规律的农旅融合正成为突破花期限制的路径。如溪口村正探索发挥稻田在不同季节的优势,将农耕文化与现代体验相结合,推出更多农趣活动。“我们计划根据不同节气特点,开发摸鱼、钓小龙虾等活动,还有之前尝试过的稻田抓鸭,客户反馈很好。”毛艳青说。

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科技强省,浙江发展“赏花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冯锐认为,于浙江而言,可以通过挖掘良渚文化、横店影视文化、仙居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等地方特色,运用VR、AR、3D体验等数字技术,突破花的时间、空间限制,打造差异化的赏花体验。政策层面,可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创新消费场景,同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如发放赏花消费券等,为“赏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从季节性火爆到全年可玩,“赏花经济”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自然之美,也在于创新与政策驱动下,“花样文章”越做越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