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特色骑行环 一环接一环 深圳规划建设超1000公里休闲骑行线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09:00    

市民在西部滨海骑行道上骑车。深圳晚报记者 林炜航 摄

深圳市休闲骑行道规划示意图。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陈龙辉)4月7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通过官方网站公布了《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2025-2035年)》。根据该规划,未来十年深圳将建成1000公里以上的休闲骑行线路,打造“山海连城 骑乐无穷”的深圳骑行品牌。

该项规划由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根据规划,未来深圳将延续山海连城“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总体形成“1+3+N”的休闲骑行道骨架。

“1”是指滨海骑行道。将串联深圳东、西海岸线的三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一洋(伶仃洋)一河(深圳河),形成融海岸自然、海滨活力、海边慢行的休闲活力骑行带。线路全长200公里,主线西起茅洲河口,东至鹿嘴,并延伸出大铲湾支线、南澳支线、坝光支线。

“3”是指西部、中部、东部山海骑行大环。西部山海骑行大环全长约200公里,连通南山区、宝安区、光明区,串联西部滨海骑行道、茅洲河碧道、光明科学城骑行道、石岩湖-铁岗水库-西丽湖-长岭陂水库骑行道、大沙河生态长廊等骑行道;中部山海骑行大环全长约150公里,连通福田区、南山区、龙岗区、龙华区,串联滨海骑行道深圳河-深圳湾段、超级总部基地-塘朗山骑行道、大沙河生态长廊、龙华环城绿道、省立绿道5号线(福田、罗湖、龙岗段)、福田河水廊等骑行道;东部山海骑行大环全长约150公里,连通盐田区、龙岗区、坪山区、大鹏新区,串联滨海骑行大鹏湾、龙岐湾、坝光、南澳段与松子坑山廊骑行道、龙岗河碧道、省立绿道2号线、盐田河碧道。

“N”是指N个特色骑行环。融合各片区的山海特色、片区功能、景观体验,围绕市民一天的骑行体验,形成各自超过30公里的环湖库、串河流、穿山林特色骑行环。

规划在保证骑行活动的安全性和路权的独立性方面也提出了构想:在用地空间充裕条件下,可建设具有完全独立骑行路权的休闲骑行专用道,实现与人行的物理隔离;对于现有碧道、绿道、公园等可骑行空间,将在骑行道与漫步道之间划定交通标线,合理分配休闲骑行与人行的路权,限制骑行速度,规范混行路段骑行行为,保障人行与休闲骑行安全。

除了骑行道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规划还提出将丰富骑行赛事活动,打造国际性自行车赛事及铁人三项等特色赛事。此外还将提升休闲骑行道系统的休闲消费承载能力、壮大骑行相关产业链。

近期重点打造的精品骑行道

滨海骑行道

全长200公里,旨在串联“三湾一洋一河”,全面提升海洋活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骑行品牌线路。

光明科学城骑行环

全长65公里,串联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光明中心区、光明科学家谷、欢乐田园、公明水库、虹桥公园、茅洲河等重要节点,是打造“骑行光明”品牌,展示区域特色、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骑行名片。

环石岩湖骑行环

全长20公里,北接茅洲河碧道、南接环西丽湖碧道,串联石岩湖湿地公园、陌上花公园、青草排公园等重要节点,以四季花景、亲子友好的环湖骑行为主题。

环长岭陂水库骑行道

全长11公里,与环西丽湖碧道衔接,共同打造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骑行环,以生态科技创新、湖库滨水休闲骑行为主题。

环深圳水库骑行环

全长30公里,串联翠湖文体公园、东湖公园、正坑水碧道、淘金山绿道、梧桐绿道,衔接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和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以见山望水的生态人文休闲骑行为主题。

平湖生态园段

全长16公里,串联雪竹径公园、甘坑小镇、甘坑-苗坑水库碧道、平湖生态园,衔接三联水库、樟坑径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点,以山水郊野特色为主题。

茜坑水库骑行环

全长30公里,串联观澜河、石坳水库、大水坑水库、鹭湖公园群及大浪时尚小镇、九龙山数字城和观澜古墟等重要自然及人文资源,以生态密林、环湖休闲和艺术文化体验休闲骑行为主题。

深汕骑行环

全长75公里,依托现状及近期建设的碧道、圳美绿道等空间载体,以“一湾三河”的自然骨架,打造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山水田园、滨海风情为主题的休闲骑行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