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自然之美的追寻者——对话蜻蜓摄影师"立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20:53:00    

在生态摄影里,蜻蜓,这一灵动小巧的昆虫,往往是容易被大部分摄影师忽视的存在。

然而,有这样一位摄影师,用五年如一日的执着,将镜头聚焦在蜻蜓身上,捕捉它们振翅瞬间的美好。

他就是蜻蜓摄影师“立春”。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世界,探寻他与蜻蜓之间的不解之缘,聆听他镜头背后的故事。

图:周立春

(记者提问以Q标注,"立春"回答以A标注)

‌Q:听说您专注拍摄蜻蜓已有五年,是什么让您对这类昆虫情有独钟?‌

A:或许是因为它们会飞的诗意吧。每次看到蜻蜓振翅时那种轻盈灵动的姿态,尤其是遇见像黑丽翅蜻蜓这样稀有的品种——它浑身泛着金属般的蓝绿光泽,翅膀展开时像披着华服的舞者,降落时裙摆还会轻轻颤动......那种瞬间的惊艳,总能让我忘记所有疲惫。

‌Q:您提到黑丽翅蜻蜓特别珍贵,能分享一次难忘的拍摄经历吗?‌

A:记得第一次在湖南发现它时,我激动得屏住了呼吸。原本以为这种蜻蜓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一带,没想到近年湖南也开始频繁出现。那天我蹲守了整整三小时,直到夕阳把它的翅膀染成金褐色,才终于拍到它悬停在芦苇尖上的画面——像颗镶着宝石的活体琥珀。后来我连续一个月追踪它的活动区域,发现它们起飞时异常优雅,甚至会"掂量"落脚点,仿佛在挑选舞台。

‌Q:拍摄这类敏捷的昆虫需要哪些特殊技巧?‌

A:首先要成为半个蜻蜓专家。你得知道它们清晨爱停在哪类植物上晾晒翅膀,正午高温时习惯在树荫下避暑,甚至要预判受惊后的飞行路线。器材方面,长焦镜头能让我在不打扰它们的情况下捕捉动态,而微距镜头更适合展现翅膀上微观的金属纹理。最重要的是保持"慢节奏",有时我就像和蜻蜓玩心理博弈,移动太快会吓跑它们。

‌Q:在您镜头下,黑丽翅蜻蜓常呈现墨绿、蓝绿等奇幻色彩,这是后期加工吗?‌

A:恰恰相反,这正是自然的神奇!它们的体色会随光线角度产生变化——逆光时泛蓝紫色,侧光下变成祖母绿,阳光直射时又能看到金棕色渐变。我常用偏振镜强化这种天然金属质感,但绝不叠加人工色彩。有张照片拍到了雨后水滴挂在它翅膀上,那种晶莹剔透的光影效果,后期再高超的技术也模拟不来。

‌Q:对于想尝试生态摄影的新手,您有什么建议?‌

A:先放下对"稀有物种"的执念。哪怕是最普通的黄蜻,只要用心观察,也能发现它们振翅频率的韵律美。当然,当你真正准备好时,记得穿迷彩服、喷防蚊水,还有......带够内存卡!毕竟遇到黑丽翅这样的仙子,谁舍得只按一次快门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