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全省智慧公安建设应用新生态加速构建,民警响应时间控制到“秒”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8:11:00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4月2日一早,凉山州西昌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民警李洲刚到单位,就收到一面群众送来的锦旗。原来,几天前的深夜,辖区一家手机专卖店遭遇盗窃。第二天一早,老板发现被盗后报案,李洲和同事在大数据帮助下迅速锁定5名犯罪嫌疑人。几小时后,民警在成都将犯罪嫌疑人人赃俱获。

西昌距离成都400多公里,民警一路追踪的背后,是一整套科技设备和智慧警务体系在发挥作用,不断延伸公安部门的“感知”能力。人工智能设备多场景应用,科技兴警创新实践不断在基层开展,公安的“智慧之治”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底座。

精准处置,秒级响应提升安全感

“二组正在处警,请三组前往增援。”近日,在乐山市沐川县,智慧警务平台发现一名在逃人员,第一时间发出预警,辖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下达指令,支持案件办理队和社区警务队开展工作。

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智慧公安建设,可迅速判断报警现场周边的警力分布,并直接把指令发送到周边每个公安民警所佩戴的终端设备上,省去了指令通过分局、派出所流转的时间。此外,每个民警所配备的单兵设备,可通过头盔上的摄像头捕捉信息和高速信号传输,及时将案发现场情况反馈至指挥中心。

不久前,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浆洗街派出所民警借助一套警务系统,迅速为一对夫妻找回走失的孩子。这套系统由该局自主创新研发,通过它,警力位置精确到“米”、可用警力具体到“名”、响应时间控制到“秒”,群众一有需求,民警就能及时响应。

这样的“一呼秒应”警务响应在四川并不少见。一套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横向实现多领域覆盖的科技信息化支撑体系,正在推动全省智慧公安建设应用新生态加速构建。该体系不仅实现矛盾风险精准预警、稳妥化解、源头防范,更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推动一线警力岗位职责从“感知风险”逐渐向“精准处置”转变。

在省级层面,统筹推动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实现共联警务云计算平台“一朵云”、共享海量数据“一池水”、共筑7个通用性平台“一张网”,为92个警务业务应用提供清单化、套餐式数据服务,日均查询量超过30万人次。

在市(州)层面,成都“鹰眼”、泸州“云墙”、乐山“凌云”、凉山“索玛花”等一批特色应用赋能实战。

在县级层面,泸州建成7个县级公安大数据实战服务中心,自贡市自流井区利用“警用无人机+”工作新模式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各地公安机关在创新智能应用基础上,打通数据共享开放的“主动脉”,延伸向基层治理赋能的“毛细血管”,推动各级各类数据平台对接连通,全面激发数据要素活力。

目前,全省172个县级公安机关建成合成作战中心,24小时为一线警务实战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支撑。

以智促治,智慧系统解决公共难题

成都市青羊区清水路苑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2.3万名住户中有1万余人是流动人口。加上区域内人口密度大,治安情况较为复杂,居民曾有不少意见。

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苏坡桥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小区以平安小区建设为契机,引入智能化安防设备,实现人员情况全掌握、车辆信息全采集、活动轨迹全感知、数据信息全共享、群众求助全应答的“智慧小区”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小区居民出入可刷脸开门、车辆通行更加方便。在小区,居民的非机动车都贴有芯片,并与使用者身份绑定,一旦未经登记的人员骑车出门,门禁不仅不会开门,还会及时报警。

这样的智慧系统,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四川的城市、乡村,为解决社会公共安全难题提供新可能。

“几分钟就开好证明,方便省事!”近日,正在求职的成都市民李炜通过“天府通办”APP办好了无犯罪记录证明电子凭证,对此他感到十分满意。

如今,随着数字化政务服务的不断推进,身份证、驾驶证等生活中常见证件的电子证明,都可以快速进行线上办理。其中,无犯罪记录证明智能审批应用的上线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办件周期由3个工作日缩短至10分钟。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向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以及40余个政府部门提供15类核验服务;推出8类高频电子证照,近年来全省范围内电子证照累计亮证使用7000余万人次。“我们还在全省推广使用‘四川公安知识产权云警务’线上服务平台,进而密切警企沟通协作,指导企业高效维权,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公安厅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总队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兴警,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去年12月31日,集“产、学、研、战”于一体的警务融合计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实验室自创建以来,先后主持和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同时,一批优秀科技信息化人才脱颖而出,近400名民警入选全省科技信息化专家库、人才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