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宁琼协奏曲跳动一粒创新药的动人音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7:41: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先声药业的故事:研发在宁、生产在琼,“创新大脑”遇见“开放窗口”

宁琼协奏曲跳动一粒创新药的动人音符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特派记者

黄琳燕

4月13日,海口的椰风里,一场跨越近2000公里的合作对话正在进行。当天下午,南京市政府将“会议室”搬到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南京—海南自贸港合作交流会”成功举办,长三角的创新活力与海南自贸港的开放政策碰撞出新火花。

如果把这场合作比作一场交响乐,那么生物医药产业就是其中动人的旋律。南京先声药业的海南故事,则是这场协奏曲里鲜活的音符。

从南京到海南,一瓶创新药的“极速之旅”

故事要从一瓶小小的注射剂说起——它叫科赛拉,是全球首款全系保护化疗患者骨髓的创新药。2021年,它搭乘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快车”,通过乐城特许药械政策,在乐城开出首张处方并落地使用。仅仅一年后,它就通过国家药监局的“绿色通道”附条件获批上市,成为全国第三款借助乐城真实世界数据加速在中国注册上市的创新药。

“以前,一款进口药进入中国市场可能需要3到5年,但在海南,这个周期被缩短到三分之一。”先声药业副总裁史瑞文的语气里透着自豪。更令人惊叹的是,2024年初,这款药在海口工厂实现“地产化”生产——从实验室到本土化商业生产,再到患者手中,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3年。

这背后,是南京与海南两地的“链式协同”:南京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里,临床科研人员日夜攻关;海南的工厂里,生产线紧张有序。两地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和定期视频会议,让信息“零时差”传递,就像一场跨越山海的接力赛,南京负责“起跑”,海南负责“冲刺”。

产业链上“山海联动”,两地合作催生“化学反应”

在海南,有个时髦的词叫“前区后厂”。“前区”是乐城先行区,负责引进国际前沿药械;“后厂”是海口高新区,负责生产与转化。通过“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先声药业实现国际创新药科赛拉本地化生产,成为“前区后厂”联动发展示范项目。

“在南京的总部,我们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进行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等;在海南,我们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专注于药品的后期研发、商业生产和质量控制。”史瑞文表示,海南的政策让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引进国际先进的药械,而南京的研发实力则确保了这些技术能在中国落地生根,两地紧密合作,可以大大推进创新药的研发进程和市场推广进度。

“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药品上市时间,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让患者能以更实惠的价格用上创新药。”史瑞文说,希望可以进一步优化“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加强南京研发前端与海南生产端的协同,打造更完整的医药产业链。

如果说科赛拉的上市是一次“点”的突破,那么南京与海南的合作正在织就一张“面”的网络,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与南京的“创新基因”在持续发生更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从“一颗药”到“一座城”,协同共建生物医药国际创新生态

先声药业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南京与海南的“双向奔赴”:一个是高校林立的“创新大脑”,一个是政策叠加的“开放窗口”,两者手拉手,让新药研发“跑得快”,让企业成本“降得下”,让患者用药“来得早”。

这种“政策+产业”的协同效应,正在吸引更多南京企业“南下”。

江苏鼎泰药物研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共建国家级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支持脑科学等前沿技术研究突破。目前,已在海南亚灵打造国家级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该中心为国内唯一拥有近7200只适龄种猴的繁育基地,3年后存栏量可达2万只以上。

临床试验与转化应用方面,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江苏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DK001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Ⅲ期的1类细胞药,今年初已参与南京—海南乐城生物医学新技术转化应用(细胞项目)。

在4月13日的交流会上,两地签署《南京市政府 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深化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协同建设生物医药国际创新生态体系。

想象一下,南京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设计出一款新药,乐城先行区的医生第一时间为患者试用,海口工厂迅速完成生产,并依托南京总部的销售网售往全国乃至全球。这不仅是两地合作的愿景,更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生动缩影。

从“一颗药”的故事,到“一座城”的未来,这场跨越山海的合作,正在为长三角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南京与海南的合作,就像一场跨越山海的握手。握手的瞬间,我们看到了创新的火花,也看到了共赢的未来。”史瑞文的话,道出了两地企业共同的心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