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心”恋破局,“法”链重生——山东政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大学生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展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43:00    

山东政法学院与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的大学生科研团队沙凯雯、方知予等人,在山东政法学院邹小琴教授、民商法学院辅导员张晓老师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成永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针对亲密关系暴力防治专题展开了深入调研。

自2024年6月至2025年4月,该科研团队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网络调研等多元化研究方法,广泛收集数据,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基于5099份调查问卷,结合121份访谈稿以及7次试点探索,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运用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路径,深入剖析实践中的痛点与难点,成功构建了“351”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多维干预模型。

为系统探索该问题的心理干预机制与法律应对策略,切实回应司法难题,团队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先后走访了法院、律所等司法实务部门及相关专业机构。

研究团队走进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与民事审判庭的法官们展开了深入交流。双方就近年来频发的涉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案件,以及此类案件创新型干预路径的探索进行了深度研讨。此次调研收获颇丰,帮助团队从家事调解、心理疏导等维度建立可操作的司法认定标准,为进一步完善校园精神暴力防治的制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山东政法学院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的昌平律师事务所,为此次调研提供了鲜活的实务样本。团队在跟踪亲密关系暴力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此类案件存在暴力行为界定难、举证难、损害后果认定难三重困境。律所律师提出专业建议:“建立多维度干预制度,为司法裁判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此外,团队还在山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相关场所展开调研,覆盖了心理辅导、司法审判、法律服务、技术赋能四大关键领域。并在山东政法学院、德州学院等四所高校就调研后提出的“351”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干预模型开展试点活动,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调研团队将结合实践经验,对亲密关系暴力的防治进行持续跟踪调查,为高校情感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反家暴司法实践的创新提供更深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全面推动全国亲密关系暴力防治工作迈向新高度,为构建关系和谐、生活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供稿人:山东政法学院 沙凯雯 王思予)

相关文章